(明報) 01月 28日 星期日 05:10AM
【明報專訊】廣播事務管理局(相關新聞 - 網站)早前裁決,指無铫電視去年10月1日重播的電影《秋天的童話》含有粗話,作出勸喻。廣管局(相關新聞 - 網站)後來表示,要求無铫日後重播該片時,須刪除片中的粗俗對白如「隊□佢」、「
廣 告
躝癱」等。電影界對廣管局的決定表示憤怒,認為扼殺電影創作空間,《秋》片導演張婉婷更稱會聯絡電影人研究進一步行動,反映創作人的關注。
一位哲者說過﹕「最嚴苛的審查的特色,是它令被攻擊的人更有公信力」( It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ost stringent censorships that they give credibility to the opinions they attack.) 《秋天的童話》是香港最經典的浪漫愛情電影之一,廣管局的裁決,損害了它的藝術完整性﹔僵化機械地審查電影內容,惹來藝術界反感,觸動市民神經,實屬意料中事。
廣管局在判辭中指,《秋天的童話》含有一些粗俗及極度惹人反感的用語,不適合兒童或年輕觀眾,不應在預期有大量兒童或年輕觀眾觀看電視的時間,特別是學校假期的日子播出。今次《秋》片播出的時間,是去年國慶假期的下午1時18分至3時19分。若廣管局擔心在家的兒童可能被劇中粗俗對白影響,要求無铫在重播時謹慎安排時段,讓家長從旁輔導,倒也無可厚非。根據現時《電視通用業務守則》,亦規定了電視台應禁止使用「惹人反感」的用語。
可是,廣管局畫蛇添足,認為那些粗話「在任何時候均不應在電視播放﹔及雖然是為了塑造人物的性格,但那些粗俗用語不應在有關節目內經常及毫無節制地出現」,又說「即使該節目屬家長指引類別和在合家欣賞時間以外的時段播出也不能接受」。推論至此,廣管局的蛇足未免畫得太長太大了。
《秋天的童話》1987年上映時叫好叫座,90年至今,無铫曾三度重播,總共逾300萬人收看,但只有一宗投訴。若該片的粗俗對白確如廣管局所指的「毫無節制地出現」,那是否代表香港觀眾的水平今昔有別﹖抑或是廣管局成員的道德水平忽然大幅提高﹖
再者,《秋天的童話》是一個愛情故事,它講述來自香港的「十三妹」遇上出身市井的「船頭尺」,兩人階層各異,是電影的主要戲劇衝突來源,最終交織出一段異地愛情故事。劇中「船頭尺」幾次說出粗俗用語,都是發生在兩人感情跌宕之時,試想,若「船頭尺」不說「隊□佢」,改為「讓我把刀子刺入他的身體,叫他死亡」,電影就會脫離現實,悖於常理。理解語言不能離開語境,廣管局孤立抽離地一字一句審查,違背常識,結果在公眾面前上演了一齣荒誕劇。
美國作家加納(相關新聞 - 網站) (James Finne Garner)寫了一本《政治正確童話》(Politically Correct Bedtime Stories)諷剌政治正確,書中特地「自我審查」了所有政治不正確的語言─白雪公主在小矮人的小屋中醒來時,改成「發現有七張長滿鬍子的臉孔、身高受到挑戰的男人圍在□邊」,這是因為「矮」屬於政治不正確﹔三隻小豬的故事也要加上這樣的說明﹕野狼純屬虛構,實際上沒有任何狼隻受到傷害,以免動物權益不受尊重。加納書中呈現的荒謬感及政治正確對文學的扭曲,值得廣管局成員細讀反省。
廣管局塗污「童話」,實屬無聊,從巿民對廣管局就《秋天的童話》的裁決反應可見,廣管局與一般群眾之間確有距離。藝術創作自由從來都是大事,廣管局應汲取教訓,避免再觸動藝術界和市民的神經,否則只會陷入失道寡助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