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
經查證後原來叫作"衣魚" silverfish
http://www.ngensis.com/insecta.htm
http://www.nikonuser.com/forum/viewthread.php?tid=9200
衣魚與衣蛾之生態及防治
蕭文鳳
嘉義大學 生物資源學系
一、前言
建屋及居家常出現的昆蟲有螞蟻、蜚蠊、白蟻、跳蚤、家蚊、蒼蠅、塵璊、衣魚及衣蛾。其中有些會污染食物,有些會搔擾人類,有些會破壞建築物,有些則取食衣服、書籍及紙張。本文則來討論會取食衣服、書籍及紙張的衣魚及衣蛾。
二、衣魚
俗稱的衣魚(silverfish)屬纓尾目(Thysanura),全世界約有 370種,約有12 種是居家害蟲,纓尾目中還包括石蛃。衣魚是一相當古老的蟲子,此蟲遍佈世界各地,但密度並不高,在室外多棲息在土隙石縫下、樹皮下、落葉層多腐植質的地點、生活在蟻巢及白蟻巢處也不少。室內的種類則以澱粉、紙類、漿糊類、膠質的物質為食。楊(1999)指出本省衣魚的記錄有六種,常見的種類為普通衣魚 (Lepisma saccharina)、斑衣魚 (Thermobia dormestica)、絨毛衣魚 (Ctenoletisma villosa)。其中以普通衣魚的研究較多,故本文多以此種的資料為主來介紹。
(一)鑑定方法
肉眼檢查在紙張上可見到咬痕或快速行走的衣魚。
(二)生活史
形態: 第一齡期幼蟲體長0.1cm,乳白色,不活躍,脫皮後體長會增加,至第三齡的時候才有鱗片的產生。第四次脫皮後才出現腳基突起。可自空氣中吸收濕氣。成熟的成蟲體長約1.7公分,為紡錘形,觸角絲狀,口器原始。尾部具三條長毛,兩側是尾毛,中間的一根則是中央尾絲,這是衣魚極佳的辨識特徵(圖一)。足末端有爪,有助於它們奔走於粗糙的紙、石膏牆及地板上,無法在光滑的表面爬行。
食性: 大部份的衣魚行動極活潑,受驚擾攘時在報紙及紙類間快速穿梭。以大顎來咬食小顆粒或紙張的表面,故在紙張上可見到咬痕(圖二)。有嗉囊可磨碎較強硬的食物,另具有解纖維酵素,方便分解食物。衣魚主要以醣類如澱粉、糊精為食,其它如鈣粉、人造纖維、及釉紙(glazed paper)也可食用。也取食昆蟲屍體的蛋白質、壁紙的黏膠、紙張及書的裝訂線、人類絲及棉麻等。曾在英國的兒童幼稚園發現衣魚咬墊子及軟質的玩具。在圖書館或博物館會危害中文善本書、字畫、紙鈔、及郵票。
生活環: Visittee-Nana ( 1985)指出在 26-29oC,相對濕度 66-74% 下飼養,普通衣魚的卵期為30-40天,第一齡為 2-3 天,第二齡為7-10天,第三齡為14天,第四齡為14天,成蟲期很長,可連續脫皮,壽命可達 2年。未交尾的雌蟲每隻仍可產下 5-10個卵,已交尾者每隻可產 50-70個。溫濕度會影響卵的存活及孵化,卵在22oC即可孵化;超過 37oC則無法孵化。22oC相對溼度 50%以上, 29oC和 32oC相對溼度 75%以上卵才會孵化。高溫會造成極高的死亡率,幼期在 45oC下半小時、 在44oC下 1小時、在 41.5oC 下15小時皆死亡。在 27oC下需 90-120天才成熟。成蟲在 27oC 下壽命可達3.5年、在 29oC下壽命是 2 年、32oC壽命是 1.5年。幼期在 75-9-% RH下生長較宜。
棲地: 斑衣魚喜在溫暖的地方,故可在熱水管、火爐處發現,而普通衣魚則喜在濕冷處。在家屋的衣櫃及書櫃或報紙或書堆中常見。可藉由傢俱的搬動而在住屋間移動。
交尾: 普通衣魚雄蟲會為了爭配偶而打鬥,雄蟲會作追求的動作,雌蟲接近時,雄蟲會產生許多絲牽黏在壁與天花板之間來限制雌蟲的活動,使得雌蟲會越來越接近雄蟲所產的精胞(spermatophore)(註:雄蟲的精胞是排出體外的),雌蟲撿起精胞將內含的精子傳送到受精囊,此種產精胞的形式稱 Spermatolophids。
(三)防治
因成蟲的壽命極長加之能持續產卵,若無法完全消滅而有倖存者時仍能繼續危害,此應時時注意。就預防措施而言,最適宜的方式就是保持生活環境的清潔、乾燥及通風,也可用硼酸防除。曾有學者利用Teflubenzuron 16.4 g ai./ha 防治田裡的蝗蟲時,也同時使土壤存在的衣魚棲群降低50%。Loofet et. al. (1976) 曾嘗試粹取斑衣魚的青春賀爾蒙,至今還未應用。楊時榮(1998)指出可利用真空充氮處理除蟲,即是先準備一真空容器,先抽真空,再充氮氣,保壓在1.6 kg/cm2之標準下, 及含氧濃度0.2%以下則可殺死100%插禎衣魚,又可保存古書。
三、衣蛾(Tineola bisselliella)
衣蛾的分佈極廣,屬於鱗翅目的Tineodidae科。
(一)鑑定方法: 檢查舊衣箱的盒子、毛皮、羽毛枕頭、鋼琴墊子、老式填塞紡織品的傢俱、地毯等是否有孔洞;或在牆壁是否有繭。
(二)生活史
形態: 衣蛾幼蟲是一個小型白色的毛毛蟲,藏在一個絲質的袋狀物或網狀物(稱為筒巢)(圖三)內,在牆壁上可見到一個黏著水泥的紡錘形絲袋,內有一黑褐色頭的毛蟲(圖四)。成蟲為淺黃色的蟲子(圖五),懼光。
食性: 幼蟲行動緩慢,以羊毛、毛髮、毛皮、羽毛。會破壞紡織品,在圖書館或博物館會危害動物標本。成蟲並不取食。
生活環: 成蟲將卵產在皮毛、羽毛、皮品、毛或污穢的絲綢上。幼蟲會吐絲作繭,兩端開口供取食及行動。幼蟲在繭中成長,化蛹時仍在繭中,直到成蟲羽化為止。若紡織品沾有食物或其它污染時,害蟲特別喜愛。此外衣領或衣服摺疊處也可見到衣蛾的蹤跡。反道是純棉的衣物較不易受到危害。
(三)防治
就預防措施而言,最適宜的方式當冬天過後要收好時,需先作處理。當夏秋時,將所有的衣物自衣櫃移出,將摺疊處清理,並在陽光下暴露幾小時。若採乾洗,或濕洗時應該要燙好,用塑膠袋裝好密封。當衣櫃出空時,以陶斯松 (0.5% chlorpyrifos) 或大利松 (0.5% diazinon) 噴灑衣櫃。經處理後將衣服放回,衣櫃要關緊,並且在上層放一些樟腦丸(奈丸)或西洋杉薄片,依指示放入所需的量,儘記勿把有沾到污泥的衣服放入,因為加上汗味更易吸引衣蛾來為害。館藏品進入博物館時因先撿查,若有蟲危害時宜先作化學處理,館內定期檢查並行燻蒸處理。館內要有環境控制的設施保持低溫、低濕及清潔。Gerard and Ruf (1995) 試圖利用苦楝油來處理布料上的衣蛾,惜皆無防治效果。
四、結論
衣魚和衣蛾並不叮咬類或傳染病原菌,故容易被忽略,待發生後再處理恐難清除完全,故平時能清潔環境,報紙定期收集整理不堆積,送往資源回收處集中處理,書籍時時注意有無灰塵加以擦拭。換季時衣服務必清洗烘乾後再放入乾淨的衣櫥,如此則可減少上述兩種害蟲的發生。
五、參考文獻
吳利明。1993。 真空充氮殺蟲技術在檔案中的應用研究。 檔案保護技術研討會論文專刊 P.239-245。
楊時榮。1998。低氧處理在圖書保存與蟲菌防治上的應用。書苑 38:61-66。
Pedigo, L. P. 1991. Entomology and pest management. MacLillan Publisher Co. 646pp.
Atkins, M. D. 1978. Insects in perspective. Maclillan Publisher Co. 513pp.
Gerard, P. J., and L.D. Ruf. 1995. Effect of a neem (Azadirachta indica) extracts on survival and feeding of larvae of four keratinophagous insects. J. Stored Proc. Rev. 31:111-116.
看來看去, 好像是史前生物.
難消除
話說回來, 近日同事朋友也謂發現, 十數年前, 不太有人提及的, 是香港生態改變了嗎?